2025年5月8日,道县人民医院上演了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生命攻坚战”——因车祸导致多脏器严重损伤的54岁患者李某,经医院多学科团队全力救治后康复出院。患者手持锦旗“医术精湛 医德高尚”,向医护人员表达致谢,场面令人动容。
(赠送锦旗)
命悬一线:胸腹联合伤挑战救治极限
2025年1月22日凌晨,李某因严重车祸被紧急送至道县人民医院。检查显示,其左侧膈肌完全破裂,腹腔肠管涌入胸腔挤压心肺,空肠断裂、肝脏多处裂伤伴活动性出血,创伤性休克指数濒临危险阈值。胸外科主任回忆:“患者胸腔被肠管填塞率达80%,心脏移位,血压持续下降,每一秒都是生死博弈。”
分秒必争:多学科打响“黄金救援战”
医院立即启动“创伤急救绿色通道”,业务副院长坐镇指挥,医务科科长统筹调度,南华大学附一医院驻点专家普外科蒋红艳教授、麻醉科彭庆明教授等10分钟内集结到位。多学科会诊后,确定“胸腔镜联合开腹手术”的精准方案。手术台上,团队凭借毫米级操作完成胸腔镜下膈肌修补、肠管复位,同步实施空肠端吻合、肝脏缝合及腹腔止血。重症医学科主任感叹:“这类胸腹联合损伤手术需‘多战场同步作战’,团队配合堪称教科书级别。”
技术突破:微创手术树区域救治新标杆
本次救治中,胸腔镜技术的创新应用成为亮点。手术团队在微创条件下完成探查、止血与修复,较传统开胸手术缩短40%操作时间,患者术后第三天即恢复自主呼吸。参与抢救的蒋红艳教授表示:“此类急诊微创手术对影像导航、器械操作要求极高,抢救成功标志着医院急危重症救治体系迈入精准化时代。”
康复之路:披荆斩棘终达坦途
膈肌修补、肠管复位+重建、肝脏缝合及腹腔止血均为复杂的外科手术,术后患者面临一系列的生理和功能上的挑战,尤其是多种手术叠加。经过精细的用药调整及精心的护理,辅助排痰及呼吸功能锻炼,患者逐步恢复正常的呼吸。肠管复位+切除重建术后患者面临腹腔感染、吻合口瘘、肠梗阻及营养与代谢障碍等一系列问题,由营养科制定的阶梯式营养支持,由肠外营养(TPN)过渡至肠内营养(EN)到口服饮食,通过多学科协作、分阶段康复策略,辅以中医外治治疗及心理干预,促进患者逐步康复。
生命礼赞:医术与仁心的双重奏鸣
“从接诊到手术完成仅用3小时,这背后是十年磨一剑的学科建设成果。”业务副院长黄龙才介绍说。据悉,该院近年构建“创伤中心-专科联盟-远程会诊”三维体系,累计完成近50例四级创伤急救手术,抢救成功率提升至92.3%。成功抢救李某的这场生死救援,不仅展现了现代医学的技术高度,更诠释了医者“生命至上”的永恒信念。道县人民医院正以这样的信念,持续书写守护生命的壮美篇章。
来源:道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何盼祥
编辑:义婷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ap.yzdxnews.com/content/646949/91/14943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