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湘大地的文化宝库中,道州龙船以其独特魅力熠熠生辉,而龙船船头更是这门艺术的精华所在。道州龙船船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展现了当地人民非凡的智慧与创造力,其制作工艺精细复杂,每一道工序都饱含着传承与创新。道州龙船船头造型多样,堪称一绝。
道州龙船头的雕刻手法大胆夸张,赋予了龙头灵动威严的神韵,使其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色彩运用上鲜艳分明,相互映衬,让特色更为突出。从类型上看,道州龙船头分为龙、虎、凤、麒麟四大类;按油漆色彩细分,又分为十三种,即龙头型分为红龙、黄龙、金龙、青龙、乌龙、白龙等六种;虎头型分为红虎、黄虎、金虎、黑虎、白虎等五种;金凤型一种;麒麟型一种。每一个船头的造型和颜色都有其来历,根据各村供奉的庙堂决定,象征着“一村一信仰”的道州龙船独有的民俗文化。例如,红龙或许象征着热情与活力,是拥有它的村族积极向上精神的映照。虎头型的红虎、黄虎等则彰显着勇猛无畏的气质,让人感受到力量与果敢。金凤型寓意吉祥美好,麒麟型象征祥瑞安康,它们的造型源自各村族姓祭祀庙宇供奉的神龙(神灵),历经代代传承,成为道州龙船独有的文化符号。在工艺造型细节上,龙嘴有张嘴和呡嘴的区别,其他部位也存在局部变化,细微之处尽显工艺的精巧细腻。
龙头的制作,从选材就极为讲究。柳树和樟树是常用的原材料,这两种木材木质硬且细腻,具备不易裂缝、防水、防腐的特性,能确保龙头在岁月的侵蚀与水浪的冲击下经久耐用、完好无损。传统的道州龙船头采用樟木制作,重量在 40- 45千克,虽然坚实厚重,却导致龙船载重吃水深。为了适应现代竞渡需求,匠人们在沿袭传统造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创新。他们依旧选用柳木、樟木等优质木材,通过掏空实心的制作工艺,将龙头重量减轻一半,控制在15 - 20千克左右。这一改良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既保留了传统工艺的精髓,又提升了龙船的竞渡性能。
制作龙头时,首先是雕刻环节。经验丰富的工匠依据心中的构思与代代相传的技艺,在选好的木材上精心雕琢。从龙头的轮廓勾勒,到龙角、龙眼、龙须等细节刻画,每一刀都饱含着对传统工艺的敬畏与对作品的专注。雕刻过程中,工匠要时刻留意木材的纹理走向,顺着纹理雕刻,既能让雕刻更加顺畅,又能避免木材开裂。接着是打磨工序,将雕刻好的龙头用砂纸反复打磨,从粗砂纸到细砂纸,逐步使龙头表面光滑细腻,为后续的上色做准备。打磨后的龙头质感温润,木材的天然纹理若隐若现,更增添了几分古朴韵味。
上色是赋予龙头灵魂的关键步骤。工匠们依据不同的造型寓意,调配出鲜艳且持久的色彩。先上底色,待底色干透后,再细致地描绘龙头的五官、鳞片等部位,使色彩层次分明,生动形象。每一种色彩的选择和涂抹都严格遵循传统,以保证其文化寓意的准确传达。
最后是上漆环节,上好的漆不仅能保护色彩,还能让龙头更加光亮,在阳光下闪耀出迷人的光彩。
道州龙船船头的制作工艺,是道州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实践。它不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更是道州文化的象征,承载着道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来源:道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何云飞 周镜忠 何萍 蒋克青
编辑:义婷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ap.yzdxnews.com/content/646949/91/14942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