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末年,阳乐田村遭遇了一场可怕的灾难——鼠患。田间地头,密密麻麻全是老鼠,它们疯狂啃噬庄稼,一夜之间,大片大片的庄稼就被吞噬得七零八落。百姓们看着辛苦劳作的成果化为泡影,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
村里的老人们带头,组织大家求神拜佛,希望能得到庇佑。他们每日诚心祷告,诉说着村民的苦难与祈愿。也许是这份诚心真的感动了上天。
一天清晨,薄雾笼罩着村庄。一个早起的农夫像往常一样去田里查看庄稼,朦胧中,他看到田边似乎有什么东西在蠕动。走近一看,竟是一条全身乌黑发亮的乌龙,那龙身粗如成年男子的手臂,双眼闪烁着神秘的光芒。农夫吓得双腿发软,转身就想跑。
可奇怪的是,这条大龙并没有攻击他的意思。只见它缓缓游向鼠群,所到之处,老鼠们纷纷逃窜,像是遇到了什么天敌。农夫这才反应过来,这龙或许是来帮助他们驱赶老鼠的。他赶忙跑回村子,大声呼喊:“大家快来看,庄稼有救了,粮食有救了!”
村民们听闻,纷纷赶来。只见乌龙在田间穿梭,它行动敏捷,一口便能吞下好几只老鼠。老鼠们被吓得四散奔逃,再也不敢像之前那样肆意妄为。在乌龙的努力下,鼠患渐渐平息,庄稼也得以正常生长,到了收获的季节,迎来了大丰收。
百姓们为了感谢这条乌龙,商议之后,决定在村子里建一座庙。他们选用最好的木材和石料,精雕细琢,建成了乌龙庙,将乌龙供奉为神灵,尊称它为乌龙大王。村民们还把河边的一块巨大的石头命名为乌龙石,把村里的一口水井叫作乌龙井。每逢节日,大家都会带着丰盛的祭品来到乌龙庙,虔诚祭拜,祈求风调雨顺、平安顺遂。
后来,阳乐田村的龙船文化兴起,村民们为了纪念乌龙大王的功绩,便把乌龙头作为该村龙船龙头造型的标识。每到端午,龙船竞渡,乌龙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那段乌龙驱鼠、护佑村庄的传奇故事。
乌龙龙船头对应的是营江街道阳乐田社区的乌龙庙,供奉纪念的是乌龙大王,以及观音娘娘、田氏祖先天泽公,主要发源村落是营江街道阳乐田社区,后来一些村落从五洲搬迁出去并一同供奉青龙庙,选择与五洲一样的青龙龙船头,如,车边社区属于一帮船村落。后来的上关街道东进村、长兴社区廖家也成为一般船村落,选择乌龙作为龙船头。
在道州的民俗文化版图中,乌龙队的存在充满了神秘色彩与文化底蕴。车边社区、阳乐田社区及长兴社区的乌龙队,不仅有着动人的建队传说,更在岁月流转中传承着独特的精神风貌,成为当地龙船文化中极具特色的一部分。
车边社区乌龙一队与阳乐田社区乌龙队同宗同源,皆因社区内的乌龙庙而得名。其建队传说可追溯至南宋末年,当时,乌龙庙中的乌龙大王见濂溪河上红龙、黄龙、白龙游弋,决心一同护佑天下平安。它托梦给族长,希望用河边柳树打造乌龙头,樟树制作龙身,以此阻止洪水,守护苍生。族长将梦境道出后,族人纷纷响应,迅速行动起来。工匠们精心雕琢龙头、打造龙身,完成了乌龙龙船的制作。
在乌龙龙船启用之际,一系列隆重的仪式应运而生。五月初一,村上后生为乌龙擦身,涂抹桐油保护龙身;点亮龙睛赋予其生机;四名壮汉抬着龙头绕村巡游,锣鼓声、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户户喜迎乌龙,祈求福气降临;“打犁头火” 仪式更是气势非凡,族长喷吐桐油烧酒,火光四射,寓意驱赶瘟神、保一方平安。乌龙下水时,焚香化纸、鞭炮齐鸣,从初一至初五,族人带着竹叶粽子、百草鸭蛋来到河边,为划龙船的健儿喝彩助威。到了初五,乌龙庙还会举行盛大庙会,搭台唱戏,众人齐聚,热闹非凡,最后请道士进行 “落龙” 仪式。这些习俗历经数百年沿袭至今,成为当地独特的文化印记。如今,车边社区在龙船赛中派出两支代表队,阳乐田社区更是派出五支队伍参赛,充分展现出他们对乌龙文化的重视与传承的决心。
虽然文中未提及长兴社区乌龙一、二队具体的传说故事,但从其命名及参与龙船赛事来看,同样承载着对乌龙文化的信仰与传承。与车边社区、阳乐田社区乌龙队一样,长兴社区乌龙队也融入道州龙船文化的大环境中,成为守护一方、凝聚民众的文化力量。
这些乌龙队在精神风貌上,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虔诚守护。曾经获得2002年全县道州龙船赛第六名、2007年全县第十名、2007年全县第二名、2008年全县第四名、2009年全县第四名、2012年全县第二名、2013年全县第六名、2014年全县第六名、2014年全县第七名、2015年全县第五名、2015年全县第六名、2016年全县第二名、2016年全县第四名、2017年第六名。营江街道阳乐田乌龙一队获得2017年全县道州龙船赛第二名、同年其二队获得第六名;营江街道车边乌龙三队获得2017年全县道州龙船赛第十名等诸多名次。
他们年复一年地遵循古老仪式,将传说中的美好愿景转化为实际行动,在龙船竞渡中传承着对平安、幸福的祈愿。无论是赛前精心准备,还是赛中奋力拼搏,都展现出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精神。他们相信乌龙的力量,也用自己的努力诠释着对家乡的热爱与守护,让乌龙文化在道州的土地上生生不息,绽放出独特的文化魅力。
来源:道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周镜忠 何云飞 曹湘华 周振杰 黄福先
编辑:义婷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ap.yzdxnews.com/content/646949/64/14972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