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防汛演练不是 “纸上谈兵” 道县四马桥镇实战检验应急体系,让预案在 “摸爬滚打” 中落地
2025-04-24 16:30:41 字号:

“报告副总指挥!泡水河流域监测到 50 年一遇强降雨,河道水位超警戒线 0.6 米,陈杨村出现内涝,山体滑坡隐患点发生位移!”4 月 23 日 9 点,随着副总指挥黄玉华一声令下,来自镇民兵应急排、应急分队、卫生院、镇村干部的 100 余名人员迅速在四马桥镇操场集结,这场以湘江二级支流泡水河流域为 "主战场" 的防汛抢险综合实战演练正式打响,“人水对抗” 的硬仗拉开帷幕。

防汛演练不是纸上谈兵道县四马桥镇实战检验应急体系让预案在摸爬滚打中落地1_副本.png

“防汛不能靠‘会议室里划重点’,必须到现场‘摸爬滚打’才能发现真问题。” 镇防汛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唐剑峰指着无人机传回的实时画面说,“这次演练就是要把‘预案’变成‘实战’,让每个环节都经得起洪水考验。”

三重险情 “突袭”!

3 小时实战大考验应急协同真功夫

防汛演练不是纸上谈兵道县四马桥镇实战检验应急体系让预案在摸爬滚打中落地2_副本.png

此次演练以橙色暴雨预警为背景,模拟极端天气下 “河道超警戒水位、村落内涝、山体滑坡” 三重叠加险情。在泡水河流域塘坪村至陈杨村段,三个 “战场” 同步展开:河道堤坝战场,民兵应急排用沙袋加固堤坝;内涝村落战场,党员干部转移独居老人及行动不便人员;山体滑坡战场,地质监测组监控地质灾害点,实时追踪土体变化,确保周边 35 户群众在 10 分钟内全部撤离。

演练中,“无人机发现陈杨村后山出现落石!” 突发 “次生险情”,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调度附近抢险组携带防滑链、警示牌赶赴现场,15 分钟内完成警戒隔离 —— 这一 “随机加考” 环节,正是对多部门协同作战能力的极限检验。

科技赋能 + 机制破壁:

看山区防汛如何跑出 “智防” 加速度

演练现场,无人机设备构建起 “对空” 监测体系:无人机每 5 分钟完成一次全域巡查,实时回传高清影像。“我们构建了‘红色预警 — 蓝色响应 — 橙色处置 — 绿色恢复’四色分级机制。” 唐剑峰展示着演练手册,“红色预警对应灾害监测,蓝色响应启动物资调配,橙色处置展开抢险救援,绿色恢复涵盖灾后评估,每个环节都明确到具体责任人和完成时限。”

防汛演练不是纸上谈兵道县四马桥镇实战检验应急体系让预案在摸爬滚打中落地3_副本.png

数据显示,此次演练中,从预警发布到队伍集结仅用时 8 分钟,较往年提速 60%;群众转移效率提升 40%,主要得益于前期对全镇 4万群众逐户摸排制定的 “一人一策” 转移方案。

从 “纸上预案”“搬” 到现场:

4 万村民在防汛演练中学会 “往哪跑”

“以前总觉得洪水离我们远,现在看到干部们扛着沙袋在雨里跑,才知道防汛真的要靠大家一起使劲。” 围观演练的村民王大姐说,她家墙上刚贴了新的《防汛明白卡》,上面清楚画着最近的避灾点、联系电话和转移路线。

“演练的最终目的不是‘演’,而是让群众知道‘遇到险情该找谁、往哪跑’。”唐剑峰说,下一步将把演练中发现的 2 处通讯盲区、1 条狭窄转移路纳入整改,同步开展 “防汛知识进万家” 活动,让 4万群众都成为防汛 “明白人”。

防汛演练不是纸上谈兵道县四马桥镇实战检验应急体系让预案在摸爬滚打中落地4_副本.png

从 “会议室推演” 到 “现场实战”,道县四马桥镇的防汛演练,折射出基层应急管理的关键逻辑 —— 只有把 “预案” 写在大地上,让 “责任” 落实到一线,才能真正筑牢安全防线。当科技手段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当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相呼应,防汛工作就有了最坚实的底座。这场持续 3 小时的演练,不仅是对应急体系的 “压力测试”,更是一堂关于 “生命至上” 的生动实践课:所有的 “未雨绸缪”,最终都是为了守护群众的 “岁月静好”。

来源:道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唐程鹏

编辑:义婷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