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医生给了我儿子再次奔跑的机会!”近日,在道县人民医院住院部,7岁患儿蒋某宇的家长将锦旗送到骨科团队手中。锦旗上“仁心仁术医术精湛”的金色大字,见证着这个曾被割草机重创的右踝重获新生的奇迹。
与时间赛跑的毫米之战
时钟拨回到4月5日傍晚,伴随着割草机刺耳的声响,蒋某宇的右踝瞬间被绞入机械。随后,他被迅速送往道县人民医院抢救。手术室内,影像检查结果让所有人的心都揪了起来:腓骨完全错位,就像折断的筷子;胫骨裂痕蜿蜒,接近三分之二;肌腱、神经血管束如同被利刃斩断的琴弦,最细的腓浅、深神经直径仅1.2毫米。
骨科副主任周波盯着血淋淋的创面,心里清楚,这可不只是一场简单的修复手术,而是关乎这个孩子未来一辈子运动能力的大事。
无影灯下,手术团队就像“生命绣工”。血管吻合针细得像发丝,周波用比头发还细的10 - 0缝线,经过2小时50分钟的努力,让断裂的胫前动脉重新有了生命地流淌。
托起折翼天使的温暖掌心
术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体现在对伤口的每一次细致观察和科学护理中。每天清晨,主治医师李文龙总会带着团队准时查房。他轻轻揭开纱布,用棉签蘸着生理盐水,从踝关节的褶皱处一点点清理渗出液。“伤口边缘的肉芽组织开始长了,颜色也转红了,恢复得不错。”他一边用笔灯仔细照射创面,一边向家长解释伤口的愈合情况。
换药台成了充满温情的课堂。每当小某宇咬着嘴唇发抖,护士就会放慢动作,镊子尖精准地把新剪的油纱覆盖在创面上。
精工之院铸就生命防线
这例高难度小儿复合伤的成功救治,反映出道县人民医院创伤中心建设的强大实力。近年来,该院借着建设省际边界类区域医疗中心的契机,大力提升医疗能力,尤其是急危重症的抢救水平。医院引进了尖端设备,加强专科人员培养,不断提高神经、血管吻合成功率。
“孩子的笑脸是我们最珍贵的勋章。”周波轻抚锦旗流苏,目光温暖。如今,蒋某宇即将在新生活中奔跑,而在道县人民医院手术室里,毫米级缝线技术与医者仁心的交融,将为更多患者织就重获新生的希望。
来源:道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柏华林 李晓萍
编辑:义婷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ap.yzdxnews.com/content/646948/59/14872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