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过山野,滴水营村的林地上空,一架无人机正盘旋作业,实时画面同步传至巡查员手中的平板电脑。“发现疑似非法采砂痕迹,坐标已锁定,立即现场核查!”3月14日,道县四马桥镇自然资源所所长何威波带着队员直奔目标点位。这是该所运用无人机技术开展自然资源动态巡查的日常场景。今年以来,该所立足实际,活用无人机技术破解监管难题,走出了一条“科技减负、巡查增效”的新路子。
“空中哨兵”破解山区监管困局
道县四马桥镇山林面积广,传统人工巡查耗时费力,部分偏远区域存在监管盲区。2024年初,该所自筹资金购置1台便携式无人机,搭配高清摄像头和GPS定位功能,重点巡查耕地“非粮化”、非法采
矿、林地破坏等突出问题。
“过去巡查一个村,两名队员要花一整天,现在无人机20分钟就能完成初步扫描,效率提升5倍以上。”巡查员曾志坚打开巡查日志展示:一季度通过无人机发现疑似违规线索28条,经现场核查确认违法占地建房、盗采砂石等案件7起,较去年同期增长150%。
“人机联动”提升执法精准度
“无人机不是冷冰冰的机器,关键要和‘铁脚板’配合!”所长何威波介绍,所里创新建立“空中扫、地面核”联动机制——每日通过无人机按规划航线巡航拍摄,发现疑似违建、挖采等异常点位后,执法人员可以马上抵达现场进行核查处置。
3月18日上午,无人机巡航至周塘营村时,实时画面显示一处空地上新建了房屋地基。巡查队员立即赶到现场,经核对发现村民王某未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属典型的“未批先建”。面对无人机拍摄的施工过程影像,王某当场承认错误。
“过去巡查‘跑断腿’,线索发现靠运气;如今‘空中有眼、地面有网’,当事人面对铁证心服口服。”副所长郑立静翻看执法记录时感慨。这一案例正是“人机联动”机制成效的生动注脚。
“小投入大成效”打造山区样板
“山区所条件有限,但创新意识不能受限!”副所长郑立静算了一笔账:购置无人机及配套设备总投入不到1万元,却带来三大变化——巡查范围更广:累计飞行里程超100公里,覆盖过去3年未巡查的12处偏远区域;群众满意度更高:土地纠纷调解成功率从65%提升至92%;执法威慑力更强:违法行为发现率同比提高200%,违建拆除周期缩短至3天内。
眼下,四马桥镇自然资源所正计划通过“以老带新”方式培训全镇20名村级田长掌握基础巡查技能,并探索将无人机技术应用于汛期地质灾害隐患点动态监测、油茶林生长评估等新场景。“设备虽小,舞台很大!”所长何威波指着办公室墙上的巡查地图信心满满:“年底前我们要让无人机飞遍全镇每个山头、每块耕地,用‘科技翅膀’守护好四马桥的绿水青山,让乡亲们既端稳‘生态碗’,又吃上‘产业饭’!”
来源:道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何威波
编辑:义婷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ap.yzdxnews.com/content/646947/64/14799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