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破除斗酒酗酒陋习 共享文明健康生活 | 道县人的酒道与茶道
2025-08-24 16:16:26 字号:

道县这地方的人,像是泡在酒坛子里长大的。到了腊月,你从村口老苦楝树底下走过,风里都飘着三分酒糟香,全村家家户户都酿酒,你从村头走到村尾,尝酒都会让你醉倒几回。

酒桌上的友谊

古人说“会须一饮三百杯”。道县人喝酒,讲究个“直肠子对酒壶”。酒逢知己千杯少,在道县,老朋友、老感情喝酒,脸红脖子粗也要往嘴里灌,不搞得个东倒西歪也不得“刹绞(结束的意思)”,那是感情到了份上——“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这话刻在道县人的酒桌基因里。

要说办酒的理由,道县人能给你数出个九九八十一来。人生得意了,得摆酒——“人生得意须尽欢”,不就着好酒啃块腊肉,无论谁都说不过去。人有喜事了,得摆酒——“人逢喜事精神爽”,话里都透着酒味,必须用酒来表达。朋友从外地来,更得摆酒,杜甫说“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道县人直接把邻村老头拉到桌上,酒杯满得能溢出来,生怕慢待了客人。总之,只要为了友谊情感,红事要喝,白事也得喝;白天要喝,晚上也得喝,一年四季都得喝。道县人一天不喝酒,就得端凳子到门口等老表来过路,管你认不认得都叫老表,拉回家来就喝酒,因为老婆讲了,有客人来了要讲情谊能喝酒,喝酒就是接待,接待就是生产力。

酒杯里的故事

道县人喝酒的时间更是有“谱”。南门口的饮食店里,几个老头从大清早开始,一碟花生米能喝到太阳落山,杯子里的酒少了就添点,话却没停过,从庄稼收成聊到村里的新鲜事,酒成了话匣子的钥匙。夜宵摊大排档边的年轻人更疯,晚上七八点开喝,能喝到第二天清晨,天边泛起鱼肚白了,还在喊“再来一瓶”。从正月初一喝到十五,拜年路上手里都拎着酒壶,东家喝两杯,西家抿两口,走亲戚变成了“走酒亲”。春天喝“清明酒”,就着新挖的春笋;夏天喝“伏酒”,就着井水镇过的西瓜;秋天有“重阳酒”,配着新收的熬花生;冬天围着火炉喝“暖身酒”,外面飘着冬雨,屋里酒气腾腾,一年的日子就在酒杯里慢慢淌过去了。

酒喝多了,洋相自然不少。几个壮汉喝高了,打着赤膊跟人猜枚划拳,嗓门比高音喇叭还响,输了酒就往嘴里倒,最后趴在桌子上,呼噜打得能震落屋顶的灰尘。醉酒的小伙半夜回家,把池塘当床,抱着石头说 “这枕头真凉快”,被家人捞上来时,还嘟囔着“再来一杯”。有人抱着路边的树转圈,说“这柱子咋老跟我较劲”;更离谱的,有醉汉把母猪当成了老相好,抱着猪脑袋亲得满脸是泥,被猪拱到泥坑里还乐呵。有两老庚是邻村,大老庚请客喝酒,两人喝醉了,大老庚送小老庚回家,小老庚又送大老庚回来,结果你来我往互相送了一宿,到天亮接着换个地方又在小老庚家端起酒杯来喝上了。

酒坛中的转变

当然,酒喝过量了也不是啥好事。有人喝多了动拳头,鸡毛蒜皮的事也能吵成天大的架,第二天醒了后悔得直拍大腿。有对着电线杆子“画地图”的,被自家婆娘追着骂。还有吐得天昏地暗的,把隔夜饭都吐出来,第二天浑身发软,发誓再也不喝了,可到了酒桌上,端起杯子就忘了誓言。还有的因为喝酒喝身体出了毛病,甚至因长期过量饮酒断送了性命。

古人说“寒夜客来茶当酒”,茶香里的情谊,未必比酒香里的浅。道县人心里也越来越通透亮堂,几个人围坐着,泡上一壶本地的野茶,茶香袅袅,话也说得慢悠悠的,少了几分酒桌上的冲动,多了几分清雅。

道县的酒文化,说到底是人的文化。那些酒杯里的欢笑、眼泪、热闹、荒唐,都是过日子的滋味。只是日子要细水长流,喝酒也要悠着点,以身体为重,讲究文明健康生活,不拼酒不斗酒,不醉酒不酗酒,才能有益身心健康。

酒得慢慢喝,茶也得好好品。或许有一天,道县的风里,既有酒香,也有茶香,那才是更美的光景——毕竟,不管是酒还是茶,都是岁月的沉淀,是时光的悠远,愿我们在文明的长河里喜乐安康!

来源:道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何云飞

编辑:郑杰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