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月27日开始,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光影筑梦”社会实践团以“传承道州文化 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聚焦非遗龙船文化、周敦颐理学、树湘精神,开展了为期十余天的教学实践。课程采用“推普+口才+摄影”三位一体的设计理念,融入独具特色的研学体验,为道县中小学生翻开了一页感受本土文化魅力、传承红色基因的新篇章。
实践团成员给孩子们讲解道县龙船历史发展
在龙船文化方面,实践团通过展示图文资料、视频素材,系统讲解龙船制作的选材、雕刻、上色等工艺流程,重点介绍道县龙船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为了让学生们更直观地领略龙船文化的风采,实践团向他们传授了构图、光线运用等摄影技巧,期望通过学生独特的视角,生动展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口才训练环节,实践团成员鼓励学生通过录制“龙船故事我来讲”系列短视频分享自己对龙船文化的理解与感悟,加深他们对非遗文化的认知与传承责任感。
孩子在拍摄“龙船故事我来讲”系列短视频
周敦颐理学的教学同样精彩纷呈。实践团成员化身“文化讲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周敦颐的经典著作与思想内涵,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朗读古文经典。在摄影课程中,学生们走进濂溪故里,用镜头捕捉与周敦颐理学相关的古迹、文化符号,在光影定格间感受传统文化的厚重。口才训练时,学生们围绕“理学精神对现代生活的启示”等主题展开讨论和演讲,在思辨与表达中加深对理学文化的理解。
实践团成员带孩子们参观陈树湘纪念馆
树湘精神的传承是此次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实践团带领学生参观陈树湘烈士纪念地,在现场用饱含深情的语言讲述陈树湘 “断肠明志” 的英雄事迹,让红色故事在标准普通话的传递中更具感染力。学生们拿起相机,记录下庄严肃穆的纪念场景,用镜头语言致敬革命先烈。口才课堂上,学生们声情并茂地讲述树湘精神,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与传承红色基因的决心。
此外,实践团还以情景剧形式开展了防溺水、守交规等科普课程,让孩子们沉浸式领悟自我安全保护的重要性,并通过走访、宣讲等方式辐射周边居民。
从潇水河畔的龙首昂然到濂溪故里的琅琅书声,再到树湘纪念地的铮铮誓言,实践团以专业技能为犁铧,深耕道州文化沃土。她们为中小学生打开了认知本土文化、红色精神的多维窗口,更在少年心中埋下传承与传播的种子。当青春的光影聚焦千年文脉,当年轻的声音讲述不朽信仰,文化的薪火便在这“三位一体”的创新实践中,照亮了赓续之路,澎湃出面向未来的磅礴力量。
来源:道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梁晴 林佳丽 周雨婕 李兴扬
编辑:义婷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ap.yzdxnews.com/content/646941/99/15105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