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多数地区仍以 “严禁野泳” 标语筑牢安全线时,道县四马桥镇创新 “疏堵结合” 思路,由镇政府主导建设 6 个标准化安全游泳点,联合学校构建 “宣传教育 + 设施保障” 双轨机制。自投用以来,已接待学生及家长 2000 人次,实现“零溺水事故”。
铁脚板走村入户:手绘地图传递安全温度。“镇里的游泳点从下午两点到七点都有救生员值守,去那里玩水才安全!”6 月 28 日午后,四马桥镇杨家小学校长冷才寿揣着《防溺水安全告知书》走村入户,向村民反复叮嘱。由镇村干部与教师组成的宣传小队穿梭在村落巷道间,用近年发生的溺亡案例讲解 “野泳” 危害,手中的告知书重点标注着 “严禁到非指定水域游泳” 的警示内容。
“年年都有孩子在河边出事,现在想想都后怕。” 村民李大叔接过资料时感慨。这支 “铁脚板” 宣传队以 “敲开一扇门、讲清一份险” 的方式,已走遍全镇 21 个村(居),发放资料 2000 余份。每到一户,队员们都耐心说明:“镇上的游泳点下午有救生员值班,具体位置和开放时间可以到村委会查询,千万莫让娃娃去没有安全措施的水域玩水。”
政府精准布点:6 个游泳点织密安全网络。2024 年暑期前,镇政府聘请水利专家选址河道平缓段,建成 6 个配备救生观察台、应急救援箱、“七不两会”漫画长廊的游泳点。每个点位用浮标划分深水区与浅水区,岸边每隔 10 米设置反光警示桩,形成 “15 分钟安全游泳圈”,最远点位距行政村仅 1.2 公里。
“防溺安全假前最后一节课” 让知识入脑入心。“同学们记住,游泳要去镇里指定的安全游泳点”6 月 27日,四马桥镇中心小学的防溺水课上,授课教师通过 PPT 展示野泳危险案例,并着重介绍了安全游泳点的具体位置以及开放时段:“每天下午 2 点到 7 点,都有专业救生员在游泳点值守,那里的救生设备齐全,岸边还会定期清理杂草。” 五年级学生小李在课后坦言,通过这堂课才知道正规游泳点有完善的安全保障。
漫画长廊:会 “说话”的防溺教科书。每个游泳点岸边 2 米长的漫画长廊,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解读 “七不两会”:画面中,一幅幅漫画将防溺要点转化为直观场景,“不私自下水”“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等内容通过生动图画呈现。来往的学生家长总会驻足观看,漫画以简洁明了的视觉语言,将防溺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安全指南,成为河边一道醒目的文化防线。
救生员的 "鹰眼" 守护。“戴粉色泳帽的小姑娘,往浅水区挪挪!”救生员彭宣文站在观察台上,手持喊话器提醒。作为镇政府选拔的本地救生员,他每日上岗前需参加半小时应急演练,练习救生杆使用、模拟溺水救援等场景。2024 年至今,镇政府组织救生技能培训 20 余场,确保每个救生员熟练掌握 6 类设备操作。
群众共治:11名 “护水员”上岗。2024 年暑期,四马桥镇政府招募 11 名村民担任 “护水员”,每日对游泳点以外的水域开展巡逻。“看到有娃娃在河边晃悠,我们就上前询问。” 护水员刘恢相介绍,上岗以来,已成功劝阻未成年人单独下水 20余起。
这些护水员均为熟悉地形的本地村民,他们沿河岸巡逻,发现野泳行为立即上前劝阻,同时向家长发放《防溺水告知书》。“政府设了游泳点,我们守好其它水域,大家一起把娃娃的安全看住。” 刘恢相的话道出了 “政府管、群众看” 的共治初衷。目前,护水员巡逻已覆盖全镇水域,构筑起群防群治的安全防线。
“生命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邱文韬介绍道,“政府建好了游泳点,更要管好、用好。下一步,我们计划联合镇卫生院开展急救培训,让每个村都有 ' 急救明白人 '。”夕阳下,游泳点的救生杆在岸边排成一列,漫画长廊上的 “七不两会”标语映着金光,成为乡村暑期最醒目的安全标识。
来源:道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唐程鹏
编辑:义婷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ap.yzdxnews.com/content/646941/83/15090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