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农历八月十三,中秋节前2天,在道县蚣坝镇南塘尾村黄家院子一处空心危房前,天空阴沉,淅淅沥沥下着小雨,一台挖机轰鸣作响,三名工人和五名村干部忙碌作业,正在整理拆除着最后一面围墙。
(图为该村驻村干部和支书书记入户做工作)
这已经是南塘尾村开展空心房集中拆除工作的第三天。南塘尾村位于蚣坝镇东北部,辖10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276户,人口1496人,青壮年多外出务工,村内老人妇女儿童集中居住在黄家院子、杨家等两个自然村。村内道路狭窄逼仄,老式水砖房屋较多,因年久失修,大多处于“残垣断壁”状态,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空心危房。每临下雨,摇摇欲坠的砖墙梁柱,不仅影响了村容村貌,也时刻威胁着村民的人身安全。现任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杨林为这个问题愁白了头。
(图为空心房拆除现场)
事情在8月迎来转机。在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二季度检查中,南塘尾村拿到了流动黄牌,成为全县二十个后进村之一。推进会现场,该村被指出“空心房拆除工作滞后,村内残垣断壁随处可见”。会场上,杨林心情沉重。是时候改变村庄的形象,彻底扭转“脏、乱、差”的局面了,他如是想到。会后半个月,南塘尾村村支两委干部攻坚克难,轰轰烈烈开启了南塘尾村的空心房集中整治拆除工作。
进村入院,摸清底子,把调查研究作为拆除工作的重要方法和有力武器。9月3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欧光云在烈日下带领村干部们挨家挨户走访,详细记录每一处空心房的位置、面积、状况等信息,为后续拆除工作提供准确依据。“只有把底子摸清了,才能找到后续整改的方法,心中有数,脚下有路。”走访完成后,在村委会议室,欧光云对镇村两级干部说道。会后,村支两委确定了“依法依规,应拆尽拆,集中治理,重点推进,先易后难,因户施策,安全有序,合理规划”的方案原则。
召开会议,统一思想,把群众路线作为拆除工作的行动指南和重要遵循。排查完成后,村支两委及时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传达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精神,让村民们充分认识到空心房拆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大家畅所欲言,共同商讨拆除方案,定好工作基调。村民黄四良年近70,儿子儿媳外出务工多年,三年前分户后在家新建了一套2层半的小洋楼,老一辈留下来的祖屋则用来当做杂房存放东西。听说村里准备拆除空心房,他是第一个出来反对的。村干部先后3次上门与他本人沟通,多次与其儿子黄发仕电话联系,在拆除前一天,黄发仕亲自从广东回来,与老父亲彻夜相谈,终于做通了他的思想工作。像黄四良这种情况,村里还有4户,通过村支两委干部细心、耐心的工作,均得到了他们的理解。
(图为村民积极参与空心房拆除)
强化保障,先易后难,以实事求是作为拆除工作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导向。在拆除过程中,村里积极协调挖机等机械设备,镇执法大队成员全程待命,确保拆除工作顺利平稳进行。对于一些容易拆除的空心房,率先进行清理,逐步展开。同时,因户施策,根据不同家庭的实际情况,分门别类制定解决方案,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村民黄发扬家中,空心房内堆放着一些家用农具,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存放。村干部得知后,主动协调村里的闲置空房,帮助他将农机器械妥善安置,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使得他的空心房得以顺利拆除。黄青翠家庭经济困难,村里便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扶持,为其提供一定的资金补助用于房屋修缮或重建;有的家庭对拆除后的土地利用有特殊需求,村里便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规划设计,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通过这些个性化的举措,南塘尾村的空心房拆除工作得以顺利推进,也让村民们切实感受到了乡村治理的温度和力度。截止目前,南塘尾村共拆除空心危房17座,旱厕3座,新建维修护栏200米,平整清理土地约3000平方米,村庄面貌向美而生。
(图为新建维修护栏一角)
人民,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居环境整治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举措和重要环节,蚣坝镇村两级干部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攻坚克难,着力解决好群众难点痛点问题,强化党建引领,加快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在“过实、过细、过硬”上下功夫,以久久为功的决心和持之以恒的毅力,不断提升镇村环境质量,绘就乡村美貌新图,以实际行动书写乡村振兴蚣坝篇章。
来源:道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周志雄
编辑:义婷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ap.yzdxnews.com/content/646843/52/14283507.html